鹽堿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狀況不良,所以在改良初期,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。一般分幾步進行:首先排鹽、洗鹽、降低土壤鹽分含量;再種植耐鹽堿的植物,培肥土壤;最后種植作物。
改良措施
水利改良
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,做到灌、排分開,加強用水管理,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,通過灌水沖洗、引洪放淤等,不斷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。
農業技術改良
通過深耕、平整土地、加填客土、蓋草、翻淤、蓋沙、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,增強土壤滲透性能,加速鹽分淋洗。
生物改良
種植和翻壓綠肥牧草、秸稈還田、施用菌肥、種植耐鹽植物、植樹造林等,提高土壤肥力,改良土壤結構,并改善農田小氣候,減少地表水分蒸發,抑制返鹽。
化學改良
對堿土、堿化土、蘇打鹽土施加石膏、黑礬等改良劑,降低或消除土壤堿分,改良土壤理化性質。各種措施既要注意綜合使用,更要因地制宜,才能取得預期效果。
污染土壤修復是指通過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生態學原理,并采用人工調控措施,使土壤污染物濃(活)度降低,實現污染物無害化和穩定化,以達到人們期望的解毒效果的技術措施。目前,理論上可行的修復技術有植物修復、微生物修復、化學修復、物理修復和綜合修復等幾大類。有些修復技術已經進入現場應用階段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污染土壤實施修復,對阻斷污染物進入食物鏈,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,促進土地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